(专业负责人: 教研室主任:徐少邱 系主任:李汉潮 )
一、招生对象与学制
1、招生对象:高中毕业生
2、学制:全日制三年
二、就业面向
(一)主要职业岗位
1.中小学语文教师 ;
2.地方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从事文秘、公关、组织宣传、管理等工作人员;
(二)发展岗位
1.地方文化部门从事创作、编辑、新闻传播等工作人员;
2.其他类别的师资人员 ;
三、培养目标与规格
(一)培养目标
语文教育专业培养具有语文教育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技能型人才,毕业生主要是在中小学进行教学工作,部分也可以在地方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文秘、公关、组织宣传和行政管理工作,或者在地方文化部门从事创作、编辑、新闻传播等工作。
(二)培养规格
1、基本素质
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人民的教育事业;具有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观念,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教师道德,能为人师表;具有健康的体魄;具有文明的行为习惯、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念和一定的艺术鉴赏力;树立劳动观念,热爱劳动,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
2、知识要求
具有汉语言文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树立正确的文艺观、语言文学观;了解语言文学的新发展,不断吸收本专业和相关专业新的研究成果,根据社会的需要和教育的发展需要,拓展专业知识,提高教学水平;熟悉教育法规,具有初步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基本理论和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基本理论的能力;熟悉掌握一门外语,英语水平应达到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B级。具有计算机应用、操作、维修知识,计算机应用水平达到一级。
3、能力要求
具有处理汉语言文字材料的能力、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和设计实施语文教学的能力;懂得基本的教育教学规律,掌握教师基本功,具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从事教学工作的基本能力;具有良好的口语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初步掌握一门外语,获得职业技术等方面的教育,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和较强的适应能力。
四、职业证书
语文教育专业职业证书一览表
序号 |
证书名称 |
颁证部门 |
等级基本要求 |
备注 |
1 |
全国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 |
相关部门 |
B级 |
达到相关水平 |
2 |
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水平 |
相关部门 |
一级 |
3 |
普通话等级考试 |
相关部门 |
二级乙等 |
4 |
教师资格 |
相关部门 |
中学 |
五、课程体系与核心课程(教学内容)
(一)基本素质课程
1、思想政治理论课(136学时)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课,形势与政策课等。主要讲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政治理论”,“形势与政策”等内容,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思想认识问题的能力问题,培养学生知法、守法、用法的能力。
2、大学英语(136学时)
讲授《大学英语》基本内容,主要分为读写和听说两大部分。目的在于帮助学生通过全国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B级考试,增强和提高学生英语知识和英语技能,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提高综合文化素养。
3、计算机应用基础二(54学时)
本课程是一门计算机知识的入门课程,主要是计算机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学习和培养,计算机实用软件的使用以及计算机应用领域前沿知识的介绍。教学中注重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培养相结合,为学生熟练使用计算机并进一步学习计算机有关知识打下基础。使学生掌握用微机处理信息的能力,并通过国家一级水平考试。主要内容有: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知识、windows操作系统、Office办公软件、局域网和Internet的应用、常用软件的使用、计算机病毒防治等。
4、体育(68学时)
通过体育基本理论的传授和有效的体育实践,增强学生的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志和能力。
5、心理学(54学时)
主要讲授有关心理方面的基础知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掌握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必需的心理学基础知识和相应的专业技能;培养学生热爱青少年,热爱中小学教育事业的专业思想,提高其自我心理品质和思想品德修养的自觉性;对学生进行科学世界观的教育。
6、教育学(54学时)
讲授《教育学》的基本内容,理解掌握《教育学》的基本原理,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提高学生的教育理论水平,增强从事教育实践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教育科学,主动参与中小学教育改革的兴趣和能力;增强学生热爱教育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提高学生加强教师师德和业务修养的自觉性;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打下基础。
7、就业指导(16学时)
讲授就业政策、就业观念、就业心理及就业必备的素质条件和能力。
(二)职业能力课程
1、现代汉语(102学时)
本课程讲授现代汉语的语音、文字、语法、修辞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进行必要的训练,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现代汉语和构造特点及运用规律,并能运用所学理论对现代汉语的语言现象进行初步的分析和研究。
2、古代汉语(90学时)
本课程主要由文选、常用词和古汉语通论组成,实践在本课程占有重要地位,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具备阅读古籍的能力。
3、文学欣赏(84学时)
本课程学习文学理论的基本观点,包括文学的本质和特征、文学的创作规律、文学的内容和形式、文学的风格流派、文学的发展的过程、文学鉴赏与批评等。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文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具有一定的欣赏、分析和评论文学作品的能力,为学习其它文学课程打好基础。
4、中国古代文学(126学时)
本课程主要通过系统讲授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及近代各个阶段的文学体裁、文学流派以及代表作家作品,使学生全面地掌握我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历史和规律。
5、中国现当代文学(100学时)
本课程讲授“五四”以来的中国文学史,分析这一历史时期中国文学史的发展过程,分析各个时期代表作家作品的思想艺术特点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提高学生欣赏、分析现当代文学作品的能力,掌握现当代文学知识并了解其发展规律。
6、外国文学(72学时)
本课程主要讲授西方文学和东方文学,通过分析其发展线索、思潮流派、重要作家作品,开拓学生知识领域,扩展其学术视野,培养学生今后进一步研究外国文学的能力。
7、教师职业技能训练(216学时)
本课程以“语文基本技能”为核心,主要讲授讲教师口语、三笔字、教学简笔画和现代化教学技术等内容,以提高学生的教师基本功训练水平为宗旨,为学生的教育实习服务,为学生毕业后走上教学岗位奠定较为坚实的理论与实践的基础。
8、儿童文学(54学时)
本课程主要讲述有关儿童文学的一些基本原理,了解儿童文学的基本理论,了解儿童文学特别是童年期儿童文学的特点,掌握常见儿童文学体裁特点,扩大学生关于儿童文学的知识面和阅读面,提高学生分析儿童文学作品的能力。
9、语文教学法(54学时)
本课程主要讲授小学语文教学法的性质、目的、任务;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和教学过程、方法;各类文体的教材特点和教法指导;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以及小学语文教学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国外语文教学的动态等。
10、基础写作(84学时)
本课程是一门专业技能课程,以讲授写作理论知识为基本教学内容的基础课。它全面揭示和阐明写作活动的基本规律和写作的技能技法及写作过程的特点,以指导写作实践,提高写作能力,从而提高写作素养。侧重凸现写作理论知识在具体写作实践中的有效运用,为语文教师及相关写作研究者和学习者爱好者提供直接有效的帮助 。
(三)素质拓展课程
1、专业选修课
根据强化相关主干课程所涉技能的需要和让学生了解与本专业有关的时代热点问题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开音乐基础、中国传统文化、论语选读、文学欣赏等选修课程。专业选修课开在第五学期,要求每生所选课程不少于6门。
2、全校公选课
全校性公选课程是为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提高综合素质的课程。要求每生所选的全部公选课程不少于三门。
(四)附表: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分解与分析
职业素质、能力 |
支撑知识 |
支撑课程 |
实践教学项目 |
基本素质与能力 |
科学基本素质与能力 |
计算能力 |
数学 |
|
计算机应用、操作、维修知识 |
计算机应用基础 |
计算机基本操作 |
人文基本素质与能力 |
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思想认识问题的能力问题。 |
政治理论课 |
社会调查与实践 |
培养学生知法、守法、用法的能力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教育 |
军训、军事理论 |
汉语言文字材料的阅读与理解、写作知识 |
大学语文 |
|
能阅读一般难度的英文专业资料,译文准确达意;能进行简单的英语会话 |
普通话、写作、演讲学、英语 |
写作训练、演讲比赛 |
基本的体育知识,科学的锻炼方法;一定的音乐、美术、戏曲文艺鉴赏能力 |
美育、体育 |
体育活动、文娱活动、心理健康教育等 |
专业素质与能力 |
人文素质 |
了解古今中外重要的文学现象,理解文学活动基本规律,掌握汉语基本知识 |
中外文学史、文学欣赏、现代汉语、古代汉语、美学、儿童文学 |
论文写作、文学文化活动、知识竞赛等 |
教师职业素质 |
掌握基本的教育教学规律,掌握教学基本功,了解语文教学改革发展 |
教育学、心理学、 |
教育实践活动、教育实习 |
教师职业能力 |
赏析文学作品的能力和实施语文教学的能力;具备多媒体制作、良好的口语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 |
语文教学法、基础写作、教师职业技能训练 |
写作练习、课堂实践教学、实训实习指导 |
拓展素质与能力 |
专业知识拓展的素质与能力 |
新形势下文学、文化现象和观念的审辨 |
文学解读、鲁迅小说研究、影视欣赏 |
个案分析指导、论文写作实践等 |
语文教学创新素质与能力 |
现代教育创新理念,教学方法创新意识,新的语言形式与写作形式跟踪 |
多媒体课件制作、实用文体写作 |
教育实践活动、教育实习指导 |
就业岗位拓展素质与能力 |
通才教育观念 |
大学生就业指导 |
社会调查与实践 |
六、教学进程表
课程类别 |
序 号 |
课程名称 |
考核 方式 |
学时 分配 |
第一 学期 |
第二 学期 |
第三 学期 |
第四 学期 |
第五 学期 |
第六 学期 |
|
考 试 |
考 查 |
理 论 |
实 践 |
总 计 |
|
|
|
|
|
|
16周 |
18周 |
18周 |
18周 |
18周 |
16周 |
学 分 |
学 时 |
学 分 |
学 时 |
学 分 |
学 时 |
学 分 |
学 时 |
学 分 |
学 时 |
学 分 |
学 时 |
基本素质 课 |
1 |
基础/廉洁修身 ⑴ |
√ |
|
36 |
20 |
56 |
2 |
2 |
2 |
2 |
|
|
|
|
|
|
|
|
2 |
概论 ⑵ |
√ |
|
40 |
24 |
64 |
|
|
|
|
2 |
2 |
2 |
2 |
|
|
|
|
3 |
形势与政策 |
√ |
|
8 |
8 |
16 |
2学分,1-4学期各4学时 |
4 |
大学英语 |
√ |
|
80 |
56 |
136 |
4 |
4 |
4 |
4 |
|
|
|
|
|
|
|
|
5 |
体育 |
√ |
|
0 |
68 |
68 |
2 |
2 |
2 |
2 |
|
|
|
|
|
|
|
|
6 |
计算机应用基础二 |
√ |
|
18 |
36 |
54 |
|
|
3 |
3 |
|
|
|
|
|
|
|
|
7 |
就业指导 |
|
√ |
36 |
0 |
36 |
|
|
|
|
1 |
1 |
|
|
|
|
|
|
8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
|
√ |
18 |
0 |
18 |
|
|
1 |
1 |
|
|
|
|
|
|
|
|
9 |
心理学 |
√ |
|
36 |
18 |
54 |
|
|
|
|
3 |
3 |
|
|
|
|
|
|
10 |
教育学 |
√ |
|
36 |
18 |
54 |
|
|
|
|
|
|
3 |
3 |
|
|
|
|
职业能力课 |
11 |
现代汉语 |
√ |
√ |
82 |
20 |
102 |
3 |
3 |
3 |
3 |
|
|
|
|
|
|
|
|
12 |
古代汉语 |
√ |
√ |
72 |
18 |
90 |
|
|
|
|
3 |
3 |
2 |
2 |
|
|
|
|
13 |
文学欣赏 |
√ |
√ |
70 |
14 |
84 |
3 |
3 |
2 |
2 |
|
|
|
|
|
|
|
|
14 |
中国古代文学 |
√ |
√ |
100 |
26 |
126 |
|
|
|
|
4 |
4 |
3 |
3 |
|
|
|
|
15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 |
√ |
80 |
20 |
100 |
4 |
4 |
2 |
2 |
|
|
|
|
|
|
|
|
16 |
外国文学 |
√ |
|
58 |
14 |
72 |
|
|
|
|
|
|
4 |
4 |
|
|
|
|
17 |
美学 |
|
√ |
28 |
8 |
36 |
|
|
|
|
2 |
2 |
|
|
|
|
|
|
18 |
儿童文学 |
√ |
|
44 |
10 |
54 |
|
|
|
|
3 |
3 |
|
|
|
|
|
|
19 |
语文教学法 |
|
√ |
10 |
44 |
54 |
|
|
|
|
|
|
3 |
3 |
|
|
|
|
20 |
基础写作 |
√ |
√ |
54 |
30 |
84 |
3 |
3 |
2 |
2 |
|
|
|
|
|
|
|
|
21 |
实用汉语修辞 |
|
√ |
26 |
10 |
36 |
|
|
|
|
2 |
2 |
|
|
|
|
|
|
22 |
教师口语 |
|
√ |
20 |
48 |
68 |
2 |
2 |
2 |
2 |
|
|
|
|
|
|
|
|
23 |
三笔字 |
|
√ |
20 |
52 |
72 |
|
|
2 |
2 |
2 |
2 |
|
|
|
|
|
|
24 |
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 |
|
√ |
0 |
36 |
36 |
|
|
|
|
2 |
2 |
|
|
|
|
|
|
25 |
教学简笔画 |
|
√ |
10 |
26 |
36 |
|
|
|
|
|
|
2 |
2 |
|
|
|
|
26 |
实用文体写作 |
√ |
|
10 |
26 |
36 |
|
|
|
|
2 |
2 |
|
|
|
|
|
|
素质拓展课 |
27 |
趣味数理化 |
|
√ |
18 |
18 |
36 |
|
|
|
|
|
|
|
|
2 |
2 |
|
|
28 |
中小学语文课程研读及教改热点 |
|
√ |
8 |
28 |
36 |
|
|
|
|
|
|
|
|
2 |
2 |
|
|
29 |
少儿经典导读 |
|
√ |
18 |
18 |
36 |
|
|
|
|
|
|
|
|
2 |
2 |
|
|
30 |
影视欣赏 |
|
√ |
18 |
18 |
36 |
|
|
|
|
|
|
|
|
2 |
2 |
|
|
31 |
中国传统文化 |
|
√ |
18 |
18 |
36 |
|
|
|
|
|
|
|
|
2 |
2 |
|
|
32 |
手工制作 |
|
√ |
18 |
18 |
36 |
|
|
|
|
|
|
|
|
2 |
2 |
|
|
33 |
论语选读 |
|
√ |
18 |
18 |
36 |
|
|
|
|
|
|
|
|
2 |
2 |
|
|
34 |
音乐基础 |
|
√ |
18 |
18 |
36 |
|
|
|
|
|
|
|
|
2 |
2 |
|
|
35 |
文学解读 |
|
√ |
18 |
18 |
36 |
|
|
|
|
|
|
|
|
2 |
2 |
|
|
27-34为专业选修课 |
每生要选16学分,共288学时 |
|
公共选修课 |
三年制每生应选3学分,共54学时 |
|
合 计 |
|
|
1136 |
734 |
1870 |
22 |
22 |
25 |
25 |
25 |
25 |
22 |
22 |
18 |
18 |
|
|
备注:⑴“基础”是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与“廉洁修身”合并开设。
⑵“概论”是指“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
《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第二级认证条件:课程体系
中小学语文教学教研(教育改革热点问题研究和中小学课程研读)
三笔字和教师口语(三字一话)
音乐基础(谱视识唱)
七、综合实践课程
综合实践课程应突出产学结合特色,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相接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专业技能、敬业精神和严谨求实作风。实践课程体系主要由基本技能训练、职业技能训练、职业综合实践等组成。
1、基本技能训练
语文教育专业各门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为使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有更好地理解,每学期都根据所学课程相应安排一定学时实践训练。在学生通过课堂学习掌握了大量理论知识之后,进行一定实践训练,组织到校外中小学基地听课,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职业技能训练
(1)语文教学法(54学时)
主要讲述中小学语文教学的任务、特点、教学原则、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形式及中小学教师的素养等方面的问题,使学生了解教学活动的规律,培养学生主动运用各种方法促进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能力。
(2)教师职业技能训练(216学时)
主要对学生进行三笔字、教师口语、课件制作等方面的训练,使其成为紧跟时代,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
3、职业综合社会实践
教育实习是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能力全面训练和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也是保证人才规格的重要手段。通过教育实习,使学生得到从教技能与素质的严格训练,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独立从事专业工作的能力,并进一步提高认识,巩固专业思想,从而成为合格的语文教师。
附:综合实践课程安排表
序 号 |
实践项目 |
周 数 |
学 时 |
时间安排 |
实践地点 |
备注 |
第一 学期 |
第二 学期 |
第三 学期 |
第四 学期 |
第五 学期 |
第六 学期 |
校外 |
校内 |
1 |
入学教育 |
1 |
18 |
√ |
|
|
|
|
|
|
√ |
|
2 |
军事理论与训练 |
1 |
18 |
√ |
|
|
|
|
|
|
√ |
|
3 |
创新创业教育 |
1 |
18 |
|
√ |
|
|
|
|
|
√ |
|
4 |
社会实践 |
2 |
36 |
|
√ |
|
|
|
|
√ |
|
在暑假进行 |
5 |
师范教育见习、实习 |
18 |
324 |
|
|
|
|
|
√ |
√ |
|
18学分 |
6 |
毕业设计(论文) |
4 |
72 |
|
|
|
|
√ |
|
|
√ |
4学分 |
7 |
课内实践时数 |
|
734 |
√ |
√ |
√ |
√ |
|
√ |
|
|
|
8 |
合 计 |
|
1238 |
|
|
|
|
|
|
|
|
|
八、各类课程学时分配表
教学环节类别 |
学时 |
学分 |
占总学时百分比 |
备注 |
基本素质课 |
理论课 |
308 |
556 |
28 |
22% |
公共必修课 |
实践课 |
248 |
职业能力课 |
理论课 |
684 |
1086 |
62 |
44% |
专业必修课 |
实践课 |
402 |
素质拓展课 |
理论课 |
144 |
288+54=342 |
16+3=19 |
14% |
专业选修课 公共选修课 |
实践课 |
144 |
综合实践课 |
入学教育 |
18 |
1 |
0.7% |
|
军事理论与训练 |
18 |
1 |
0.7% |
|
社会实践 |
36 |
2 |
1.6% |
|
创新创业教育 |
18 |
1 |
1% |
|
教育见习、实习 |
324 |
18 |
13% |
|
毕业设计(论文) |
72 |
4 |
3% |
|
合 计 |
2488 |
138 |
100% |
|
注:实践课程总学时为:1298学时,占总学时的52%。
九、培养方案的必要说明
专业理论课原则上不可变更授课的先后顺序。